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14日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艾爾多安、拜登已排定進行場邊會晤。
是否感到害怕呢?天使般的孩子,竟也會出現這種看上去偏於陰暗的想法? 這種幸災樂禍出於厭惡與憎恨,似乎是順勢而出現的情感。「他們」是那個人的兩個面向,每個面向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現。
而「非理性加工」主要是情緒和信念驅動,它會產生更不道德的判斷,保護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如果一個人在面對面的生活中包含了他的攻擊性,但是在網上隱藏了這種攻擊性,這兩種行為都反映了自我的某些方面。這是一個世代流傳的問題—我們人類,雖然不完美,但本質上是善良、理智、寬容的生物嗎?或者,在內心深處,我們是否天生就是壞的、狹隘的、懶惰的、虛榮的、報復心強的和自私的? 人會被那些性格陰暗的人所吸引 從小學就開始看各種警匪片的你,會不會覺得裡面的黑社會很帥、很有男人味,十分有吸引力? 「我為什麼會喜歡那樣的人,對他/她產生崇拜感?」 事實上,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我們不僅選出具有心理病態特徵的人成為我們的領導者,而且有證據顯示:至少在短期內,男性和女性都會被那些表現出自戀、精神病態和馬基維利主義等所謂「黑社會」特徵的人產生性吸引,從而有可能進一步傳播這些特徵。但你心裡明白,什麼是道德的,而什麼是違背道德的。幸災樂禍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不用過分當成是殘忍、缺乏同情心的表現。
世界的美好,仍是值得我們相信並追逐的。可是,這是否也表現了孩子的陰暗面呢?這樣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 其實,不用那麼緊張。然而這種本該檢舉的高薪低報狀況,在疫情時卻「因禍得福」,讓這些員工全部符合級距24000萬、收入少於40.8萬的資格,雖然他們的薪水不見得少於其他人。
和大部分政府的補助案一樣,「紓困4.0」也同樣面臨聽起來雨露均霑、實際運作卻有瑕疵的狀況,特別在提案之初,行政院方不斷放出「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投保薪資在新台幣24000元以下一律補助30000元,投保薪資24000元以上者也納入紓困對象」的說法,但天降甘霖後一查,才發現雨不一定落在自家的水庫裡。從6月7日開始,筆者朋友圈除了領不到的人在抱怨外,就是討論身邊多少明明很有錢的人領到補助,案例不乏房東、攤商、高月薪且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上班族。再者,在城市的眼光之外,還有很多資訊不流通、網路近用有障礙的族群,他們可能是疫情之下最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或不會用線上申辦系統,甚至連要找誰求助都不曉得,他們都是講求數位化的政府需要特別關心的對象他們可以領錢的原因,就是因為雇主或自己沒有確實申報收入。
和大部分政府的補助案一樣,「紓困4.0」也同樣面臨聽起來雨露均霑、實際運作卻有瑕疵的狀況,特別在提案之初,行政院方不斷放出「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投保薪資在新台幣24000元以下一律補助30000元,投保薪資24000元以上者也納入紓困對象」的說法,但天降甘霖後一查,才發現雨不一定落在自家的水庫裡。紓困難讓每個人開心,政府不如思考如何「回填國庫」 只要設下條件,就一定會有遺漏和爭議。
在台灣,有許多房東為了避稅,會和房客說好提供較低的租金,希望房客不要上報租屋。但先不管這樣一次性的普發無法解決條件審查的公平性不足問題,去年三倍券爭議時,執政方也已強烈駁斥發現金的效用,這次若普發,如同打了去年自己的臉。話雖如此,在2019年12月開始爆發的疫情,對一般民眾影響大多從2020年開始,許多企業無薪假和人力刪減在那時候發生,加上這一道門檻,如同將2019年正常上班,2020年產生經濟問題的人(除非符合急難紓困者)隔在補助範圍外。收入相對無虞的民眾頂多就是發文抱怨,但對那些晚一天得到補助就是多一天生存危機的人來說,唯一辦法就是衝去實體的區公所。
要完全解決窘境,政府唯一的方法就是仔細審查申請人資產,參看近半年是否有收入因疫情驟減的狀況,藉此排除不該領但領的族群。Photo Credit: 中央社 然而政府因為擔心交互傳染,原本就設定讓申請在網路上完成,也有報導指出區公所只能諮詢不能申請,但群聚已經造成,而且那些人仍然拿不到紓困補助。這次查詢系統也面對一樣的問題,點開之後的排隊時間從幾十分鐘到幾小時不等,就算把網頁開著不關,上面的時間還可能不斷變長。如果紓困爭議已篤定無解,政府現在最需要「超前部署」的或許是財政問題,思考如何將這些發出去的預算逐步回填國庫,因為國家發放補助卻無法享受經濟復甦回饋,這些發出去的錢,最後還是人民要買單,而成為下一代更大的問題。
從6月7日開始,筆者朋友圈除了領不到的人在抱怨外,就是討論身邊多少明明很有錢的人領到補助,案例不乏房東、攤商、高月薪且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上班族。Photo Credit: 中央社 除了各類補助,不久前民進黨立委劉櫂豪、蘇治芬、陳明文等人,以及許多國民黨和民眾黨的立委,甚至前台北市議員李婉鈺都提出了「全民發現金」或「排富發基本工資」的提案。
條件的設立可以理解——不見得投保金額低,就表示個人收入低——加上政府統計民眾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納稅資料,而今年因為報稅延長一個月,政府還無法確切的掌握民眾所得。不過這個補助案名目原為企業紓困,再加上台灣許多企業的習性,如此要求幾乎不可能落實,也無法幫助自營者或已經失業的人。
話雖如此,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資料提供又仰賴人與人的接觸,在疫情嚴峻和救急時效的考量下幾乎無法達成。再者,在城市的眼光之外,還有很多資訊不流通、網路近用有障礙的族群,他們可能是疫情之下最需要幫助的人,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或不會用線上申辦系統,甚至連要找誰求助都不曉得,他們都是講求數位化的政府需要特別關心的對象。對許多人來說,晚一天拿到紓困金對自己的生活都有巨大影響,在這樣的救急的節奏裡,要兼顧防疫而公平發放補助金,確實是一件艱難且值得同情的任務,而期間造成的各種爭議,執政者都得概括承擔。在朝野難能可貴的合作下,因應這波疫情的紓困案準時在6月4日上路,號稱上回申請過的符合資格者,紓困金都會自動匯入,其餘人則可於6月7日起在勞動部「110年個人紓困條件查詢」或衛福部「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實施計畫」網站上參閱。另外一個可能的配套做法,就是在經濟部針對商業服務業的紓困方案中,向那些「營收減五成以上」的企業發放「員工數 x 40000」的補貼時,要求將一定比例的金額發與員工。除了登入不進去,也別忘了那些連登入都不會的人 從好幾年前的土染液化查詢到近年幾次補助系統,政府架設查詢網站總有改不了的毛病:明明知道會塞爆,但頻寬就是不開夠。
有許多企業會為員工保最低的薪資級距,實際發薪時以現金袋給予較高的薪資。然而這種本該檢舉的高薪低報狀況,在疫情時卻「因禍得福」,讓這些員工全部符合級距24000萬、收入少於40.8萬的資格,雖然他們的薪水不見得少於其他人
針對台灣這樣嚴厲鎖國超過一年以上的政策,以及最近疫情破口與疫苗取得的特殊困境,6月2日在德國的談話性節目中有相關的討論。其實就在台灣爆發疫情不久,德國媒體就有報導台灣購買德國BioN原廠疫苗遭到困難,當時德國在臺協會代表就曾在他臉書上發表說,德國政府會盡力幫忙居中協調,但至今仍是只聽樓梯響。
即使台灣疫情現有破口,我們也仍比全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都來得樂觀,傷亡相對低很多。」 他認為病毒不傳染到全世界各地,根本不可能罷休。
個人認為德國就是吃硬不吃軟的國家,他們不像日本、美國與台灣是戰略利益結合的反共聯盟,有必須相互合作與共同對付的戰略目標與敵人。當然也就因為這次疫情的爆發,剛好給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做了一次完整的操練,在疫情緊繃的氣氛下,疫苗普遍並有效地快速施打,就可盡早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應,終結世界疫情。Photo Credit: 中央社 BioN輝瑞疫苗不受德國政府控制 在節目訪談中,這位病毒專家也提到BioN輝瑞疫苗因為受中國政府干擾影響,台灣至今無法順利向德國原廠購買。站在在商言商的立場,同樣地,他們也不認為應該要對台灣晶片有相對應的疫苗回饋。
」 相對於台灣全力封鎖病毒的政策最後仍爆發破口,其實世界人士完全不吃驚。但事實是否如此,世界如何看台灣疫情爆發,國外觀點或者有助於國人對自己處境的認識。
因此就世界傳染學專家的觀點,台灣根本就不可能把疫情置身於世界之外,只要世界的疫情不能控制住,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病毒就會一直都存在於世界,也一直在變異中,台灣的疫情爆發絕對是可預期而且也一定會出現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就算是台灣用了全力努力封鎖,最終也是要等到全世界都沒有了疫情之後,台灣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而在台灣這十萬人平均新增感染七天的數量22,則是災難性的數字,一樣的數字在不同的地區,因為感染曲線的下降與上升,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與情緒。他也點出,就因為這政治因素使得台灣取得疫苗更顯困難與稀少。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德國有求於台灣提供晶片,他們的姿態也不曾柔軟過,他們認為台灣政府協調晶片供應德國是當然的,就是吃定了台灣要的是生意上的利益,不可能拒絕他們買晶片的需求。但就現實而言,他們其實就成為中國反制民主國家聯盟的破口棋子。座談會中受邀的社民黨傳染病學家Karl Lauterbach認為:「疫情必然會擴散傳染到世界各地,即使是台灣這樣嚴厲封鎖病毒入境,也同樣擋不住疫情。會造成這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把台灣看成是中國一部分之故。
換句話說,我們在世界的這場疫情戰役中,如果COVID-19是中國政府實驗室中製造出來的始作俑者,那台灣就是那終結者,這也再度證明台灣是打擊中國共產專制政權的最堅實堡壘。在德國如果看到10萬人口平均新增感染的數量是22,大家一定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代表感染下降,對疫情控制成功。
疫情模範生破口引起世界媒體關切與討論 台灣因為最近爆發的疫情破口,讓大家心慌意亂,許多之前不打疫苗的人,現在因為死亡人數呈二位數字上升,驚慌害怕地狂吵著要打疫苗。疫苗戰爭中的操練 在疫情的搶奪疫苗戰爭中,還好台灣之前嚴守了一年多疫情,保住上萬國人性命,現今採購的疫苗與國產研發疫苗都已漸漸部署完備,也步步到位。
之前大家鎖國鎖好鎖滿擋住疫情,現今仍在激憤地在找破口的代罪羔羊,好像台灣如果沒有機師居家管理的鬆綁或旅館管理不出錯,大家就仍可安然地繼續相安無事。當然,在這次疫情中,台灣成了傳染病學者專家觀察的指標,於此之外,疫情的嚴重性,對每個國家與地區也是非常具有相對性。
发表评论